×
首页  |  
学院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发展 > 正文
【红网时刻】437必赢会员中心边城遗韵工作坊赴湘西龙山惹巴拉开展土家织锦非遗调研
发布时间:2024-03-19  点击数:  
2024-03-03 14:20:09

红网时刻新闻3月3日讯(通讯员 敬爱 刘乐怡 龚成 肖率瑶)“织彩为文曰锦。”“锦”是一种彩色提花织物,以厚缯为地,在织造过程中直接用彩丝织出各式花纹。以针为笔,以线为墨,五彩斑斓的织锦,每一幅都是一个故事,一个充满诗意的梦境,在山川之间飘舞,映照出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热情。

土家织锦被列入“中国四大名锦”之一,于2006年6月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织造上,使用古老的纯木质腰式斜织机织造,需经过纺捻线、染色、倒线、牵线、装筘、滚线、捡综、翻篙、捡花、捆杆上机、织布、挑织等12道工序制作而成,工艺复杂。在今天,这一传承千年的土家织锦技艺,随着时代的浪潮,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2024年3月2日,437必赢会员中心边城遗韵工作坊赴湘西龙山惹巴拉开展“非遗保护视角下土家织锦的传承与创新发展”调研活动,旨在深刻了解土家织锦现状,传播并发扬土家织锦文化。

边城遗韵工作坊调研成员与土家织锦国家级传承人刘代娥合照。

上午10点,调研队伍来到土家织锦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刘代娥家中。据了解,刘代娥自11岁起跟随祖母学习土家织锦,与织锦相伴已经半个多世纪。她收集古老的图案、纹饰,将最古老的传统技法与现代文化融合,创作出了独特的“刘派”作品。2010年,她在家乡建立了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习所,希望将织锦文化继续保留在这片延绵的山脉中。

刘代娥制作土家织锦。

在刘代娥家,队员们亲身体验了织锦的生产过程并试穿了织锦制作的服饰。据刘代娥介绍,土家族的女孩从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做织锦,到出嫁时将织锦作为自己的嫁妆。织锦上的图案都是土家族的历史,许多具象图案也是土家人对于民族神话、信仰崇拜和自然生活的提炼。如花的图案象征着漂亮,四十八鸽纹样象征着民族团结和谐……在近距离体验与接触土家织锦的过程中,队员们慢慢感受到了土家织锦上的密密针脚所承载着对美好生活的愿景、纯真的情感以及历史的重量。

队员试穿土家织锦制作的服饰。

如今,土家织锦面临着“传承人才少,市场受众少”的挑战。刘代娥介绍道,当地四十岁以上的人基本都会做土家织锦,四十岁以下的大部分都出去务工了。为了传承织锦文化,她在家乡建立了土家族织锦技艺传习所。她提到,自己收徒是不限年龄的,每年都会有学生来调研学习,但有部分人并不是真正对土家织锦有兴趣,“不喜欢,逼他也没用”。

为了进一步让土家织锦融入当今社会,融入现代生活,以刘代娥为代表的土家织锦传承人秉承“只有创新才能发展”的宗旨,不断做出新的尝试,如把土家织锦做成双面绣以迎合年轻人口味;将传统织锦和现代审美相结合,设计披肩、围巾等产品;不断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研究反面挑织技术,在技术上与图案设计上精益创新等,探寻土家织锦新时代的生存发展之路。

刘代娥织造土家织锦。

来源:红网 作者:敬爱 刘乐怡 龚成 肖率瑶 编辑:陈星晓


原文链接:437必赢会员中心边城遗韵工作坊赴湘西龙山惹巴拉开展土家织锦非遗调研

上一篇:【新湖南】湘江周刊·艺风丨漫漫长路上的文化坚守 下一篇:【红网时刻】437必赢会员中心边城遗韵工作坊赴湘西龙山惹巴拉开展咚咚喹非遗调研

Copyright © 2019 437必赢会员中心(China)APP官网-BinG百科

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389 | 传真:0731-88872389

电子邮件:xw@hunnu.edu.cn   网址: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