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友天地  |  
院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院友天地 > 院友风采 > 正文
曾宪博:春风有信,花开有期
发布时间:2023-05-23  点击数:  

人物简介:曾宪博,女,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以总评排名第三的优异成绩保研至暨南大学。本科期间,曾宪博连续三年获得校一、二等奖学金,参与省级优秀大创项目、主持校级大创项目及互联网+项目;参加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获湖南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校级调研报告特等奖、院级一等奖;作为项目主持人,申报的芙蓉学子公益项目《今看“桃竹”变玉枝——桃源县五里村竹业品牌传播策略》获得省级立项资助;曾宪博在国家级期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在湖南民生网、新华访谈网、大庆油田报等媒体公开发表新闻数篇;参与制作的公益广告作品入围第二届全国法治微电影展;曾获大学生广告节秋季学院奖国家优秀奖若干、大广赛省一等奖、米兰设计周省三等奖;获评百优共青团员。

(通讯员高远瞩 陈咏茹任妮杭)麓山脚下的二里半历经春雨的悠长后,金黄的斜阳照耀着崭新的时光,记忆里的岁月永远氤氲着砥砺的芬香。每个人都有春天,那就祝:云程发轫,干霄凌云。

【追赶日月,不苟于山川】

“即使人人都能做饭,但厨师依然是个行当。”某次讲座上教授的一句话给曾宪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她对“网络与新媒体”这门专业进行了更多的思考。她认为,新传领域赋予自己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框架,也是在引导自己缓慢地突破自身思维的局限,“教会我如何向内追问、向外探求,去寻找更深远更多维的可能性,去无限逼近所谓真相的边界,去成为一个更有洞见、更加审慎沉稳且通透明朗的人。”对于新媒体,可以从变和不变的两个维度去理解,因为永远有更“新”的事物出现,这也启示当代青年人,要把握那些不断迭代的技术,但同时也要明白什么东西是不变的,作为新媒体人,势要去抓住内核,守正创新。

由于对学术的热爱和强烈的探索欲,大一时,曾宪博就确立了日后攻读硕士学位的目标,打算在本科结束之后继续进行深造,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做出深度与有趣并重的研究。

在确定了保研的目标之后,曾宪博从学习和实践两个方向进行努力。学习方面,她在课前认真准备课程、课中紧跟老师上课思路、课后尽最大努力完成好每一次作业。无论是各种考试还是对某一门科目的学习理解,她都尽力而为,尽心而为。实践方面,曾宪博大胆尝试,“在能发力的地方发力”,如在腾讯项目组实习期间她参与了产品的内测、冷启动等过程,在实践中掌握了社群运营与产品运营的基本知识;在垂类频道的广告营销部实习时,她参与了商务策划案撰写与项目跟进,商业化项目使她逐渐跳出平面的思维方式,获得了在课堂中难以学到的宝贵经历;在地方媒体实习时,她主要负责文案撰写,积累了一定的新闻写作经验,并在大庆晚报、大庆油田报、新华访谈网公开发表新闻各一篇。不止是实习,曾宪博参加了各类比赛竞赛、发表了学术论文和新闻稿件,想尽一切办法为目标的实现增添更多的可能性、给自己增添更多的信心。

曾宪博说:“也许我没有特别擅长的方向和挑战,但我会去努力尝试,‘给自己个机会’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这些具体愿望的发端不仅仅只是为了保研,其实是更想在本科期间有这些机会就去多尝试,想在真正意义上提升自己。”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花开在春天,书长在心里。”曾宪博对阅读和文学创作情有独钟,在大一大二,她阅读了百余本书,涵盖新传专业书籍以及哲学、文学等其他感兴趣的领域。谈及此,曾宪博引用了毛姆一本书的名字——“感谢阅读,是我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文学创作方面,她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校园作家项目,在那一整年的每个月都在定期的输出。虽然在紧张的日程里,这种输出是强制性的,但是曾宪博会在这种创作中对自己有更多的理解,“只是沉浸式地玩文字游戏,就很幸福了”,这让她获得了一种情感上的排遣。

曾宪博自学了日语,问及原因,她说喜欢听日语歌,喜欢日语听感上的的轻柔优美、温和软糯。在专注学习的时候,能够暂时舒缓内心的焦虑,保持心态平和。“其实在稍显功利的追求很多东西的同时,去做一件不那么功利的,不为了什么的事情,对我来讲很重要。”当突然读懂了曾经读不懂的句子时,会让她觉得,原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件事情是你投入精力就能得到成效的,是不会辜负你任何一点的努力的。她很需要这种踏实的、确信自己在往前走的、有所收获的感觉。

参与省级大创项目《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产品化发展研究——以祁东草席工艺为例》时,在调研期间与残肢人士、独居老人和留守儿童的接触也让她对非遗传承、乡村发展等现实问题思考得更深入。在下乡调研期间,均温40度且没有空调,加之刚结束期末考试的疲惫,团队里的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些中暑的症状,而队员们分工合作、彼此关心体谅,项目进行非常顺利,“某天结束调研回来突然发现自己有点过敏症状,大家晚上回来特意来关心我,真的很感动”,她说很多时候会突然想到那个“傍晚围坐在一起,一边吃西瓜,一边开会讨论问卷设计的夏天”,是会珍藏很久很久的回忆。

曾宪博主持了《今看“桃竹”变玉枝——桃源县五里村竹业品牌传播策略》科研项目,用专业知识去助力乡村振兴。选择一个切口,从地方特色产业入手,推出一个乡村特色产业的名片。下乡调研的前期与几所学校的面试有时间冲突,成员们顶着烈日发问卷、做访谈、拍素材,每晚用电话的形式让她了解当天的基本情况和进度,并让她安心准备面试,相互扶持、团结合作、相互体谅的队友们带给曾宪博极大的支持与感动。

在保研择校专业的过程中,曾宪博也有一些自己的故事。由于对西方哲学感兴趣,曾宪博申请并成功入选了北师大哲学学院的夏令营,但是在准备的过程中,她感觉到自己和哲学专业的同学之间还有非常大的差距。最终没有去到哲学院让她曾经遗憾过很长一段时间:“毕竟是自己向往了很久的事情,所以会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这方面的天赋跟能力,是一种很热爱但有心无力的感觉吧。但是没关系,就像是做了一场很棒的梦,很知足,所以以后的路上也会继续一往无前。”她期待未来能融入更多哲思在自己以后要继续探索的传播领域中,基于更加具有哲理性的视角,打破固有思维的边界去思考一些更抽象的东西,将热爱的领域换个方式继续热爱下去。

曾宪博坦言,自己属于保研边缘人,从大一在班级排名为第十名左右,到后几年慢慢一直往前赶,由于排名靠前的同学都很厉害,所以自己一直比较自卑,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放弃。“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一定还有机会”,这样的信念支持她一直坚持下去。对她来说放弃反而比坚持要更难,如果在能努力的范围内没有努力,能有机会尝试却不去尝试的话,反而会更愧疚,更遗憾。即便最后没有保上研,也并不会后悔,自己长久以来做的所有努力、坚持、尝试,它们本身的意义早就已经产生了。“我已经是更有力量的自己了。”

【晦暗散尽,看星河长明】

曾宪博在暨南大学攻读的专业是传播学,媒介社会文化方向,她认为传播学是带给人洞见的学科,每时每刻都存在传播现象。“真正在这个现实世界运作的脉络里面去寻找、去摸到一些传播的肌理,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曾宪博对未来的规划是攻读博士学位,继续深造。她说:“一直觉得如果我要读研或者读博,那原因一定只有一个:对这个领域的学问抱有热忱。每天用固定的读写标准要求自己,在这个意义上不算是一种束缚,既然我觉得自己行,就拿出‘做学问’而非‘要文凭’的态度来。”

曾宪博很感谢一路上给予支持的家人、老师、朋友......她无比感谢每位老师对自己的指导与支持,特别感谢方提老师、熊敏老师、李小青老师在自己最迷茫最焦虑的时候的耐心帮助与开导;非常感谢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安慰和鼓励,非常感谢室友们的关心跟陪伴,以及特别感谢最好的搭档张一洵同学,在准备保研的过程中和自己一起坚持,一起面对了很多困难。

问及对前进路上的同学们的建议,曾宪博表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有多想要、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多少是很重要的事情。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很坚定的想要达到目标,那就去做,一定没有我们想做但做不到的事,一定可以让自己的潜力在当下的努力中自然而然地舒展。我觉得自己还远谈不上有能力给建议,只是想说,大家都很优秀,也跋涉了很久,真的辛苦了,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给未来的自己创造一个完美的过去,也会给今天的自己创造一个完美的将来。”

你奔向的事物也正快马加鞭奔向你,青年人闪光的梦、热烈的愿想都是力所能及。

上一篇:王璐彬:爱你所爱,无问西东 下一篇:张一洵:眼观世界,耳听万象

Copyright © 2019 437必赢会员中心(China)APP官网-BinG百科

地址:湖南长沙市岳麓区麓山路36号 | 邮政编码:410081 | 电话:0731-88872389 | 传真:0731-88872389

电子邮件:xw@hunnu.edu.cn   网址:http: